海街日记的镰仓风物诗
听菅野洋子(Yoko Kanno)的电影配乐专辑《海街diary 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》,这里有镰仓的海风、树木、小道、车站、电车和烟火。
是枝裕和的镰仓
认识镰仓是从是枝裕和的电影开始的。2016年的时候,有人给我推荐了《海街日记》,这部电影讲述了生活在古都镰仓的四姐妹的故事,女孩们分别由绫濑遥、长泽雅美、夏帆和广濑铃饰演。色调冲淡的胶片影像背后是对日常琐碎的细腻刻画,平和而动人。关键是,这部电影里镰仓风物实在是太美了。春天的樱花大道、夏天的梅子酒、秋天的渐染山林、冬天的温暖被炉,明亮开阔的湘南海岸,四姐妹在庭院中点燃的烟火,海猫食堂的炸竹荚鱼,楼屋间穿行的电车,是镰仓的四季风物诗。
上5张为电影《海街日记》剧照:四姐妹在家中庭院放烟火,喝酿好的梅子酒,一起在冬天的阁楼,小铃和风太樱花隧道骑行(这个场景实际拍摄地并不在镰仓)。
坐上江之电
搭乘江之电开始在镰仓的一天,绿色电车的轨迹像条绸带,串联起镰仓地图上明亮的星。来之前就知道江之岛车站有个常年给木头小鸟织衣服的婆婆,并且定期给它们更换着装,不过这次忘记留意,暗暗下定决心下次来镰仓一定要找找看。
江之岛是湘南海岸附近一个小岛,从大门进入有很多特色的小吃和商店,拾级而上登高处,可以俯瞰整个海平面。从镰仓高校前站下车,去湘南海岸边看海。如果说热海的海是纯度很高的湛蓝,镰仓应该是带点青绿的碧蓝。海水涌来,海水退去,一遍遍冲刷着泥土,留下蓝白相间的浮沫。《海街日记》里风太和小铃曾在初春的时候来这里散步,就有了之后的樱花隧道的骑行。香田家四姐妹也曾一起踏上过这片沙滩,感受潮涨潮歇,继续一起生活。
《灌篮高手》片头中的经典镜头,樱木花道和晴子挥手的闸道口,很多人等电车。《海街日记》里风太和小铃帮忙收获海产,骑着自行车离去时电车也刚好经过,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路过这里。
高德院是佛教净土宗寺院,供奉的本尊是镰仓大佛,吸引很多人朝圣。让人想起在成都上大学时去看过的乐山大佛,同是庄严肃穆,俯瞰众生。
还有《海街日记》里出现过好几次的极乐寺车站,让人不免觉得是不是再走几步就能找到香田家的老房子。在这里,佳乃和小铃曾飞奔追赶电车,呼出冬天的白色哈气;幸小步快跑,给离家多年、短暂相见的妈妈送来姥姥酿的最后一点梅子酒;花火大会结束后,风太叫住小铃,并告诉她“浴衣”很适合好看。
镰仓树木繁茂,走在林荫步道上,总让人想起幸和妈妈一起看望姥姥墓地并肩而行的小道,抑或是幸独自回家的那条小径。此刻一个小男孩骑车经过,完美地隐身在了阴影之中。
紫阳花与无尽夏
镰仓到处都是紫阳花,路边常能见到一簇又一簇,紫色的,蓝色的,粉色的,黄色的,以及有白色间杂其中的。
以前在念大学时回宿舍的那条路也种了一大片,每次回去都能看到,仿佛是夏天到来的讯号之一。毕业几年后才知道,紫阳花还有另一个名字叫“无尽夏”。无尽的夏天,好像把我瞬间拉回那个五月就到来的、长达半年之久的,潮湿闷热的成都夏天。
追赶湘南海岸最后一抹落日
鹤岗八幡宫在江之电线上的最东端,镰仓幕府的初代将军源赖朝曾在这里兴师,而后这里也成为历代幕府所崇敬的宗教中心。
日本的宗教文化非常兴盛,建有非常多的神社。后来几天在东京的街道边,也能看到小型鸟居,有路过的年轻人进去参拜。
看完最东端的鹤岗八幡宫时间太阳已近乎落下,而回去的路在最西端。
坐江之电返回时看着窗外的天空已经变成了淡淡的粉色,心想湘南海岸的晚霞应该很美。
这样离开不甘心,于是还是在湘南海岸站下车,抓紧跑去海边看看。一路上没有什么行人,天色渐暗,零星的灯光渐起,我和一个背着书包的中学女生一前一后走着,偶尔在路口停下等红灯,四周静谧无声。
赶到时湘南海岸还剩最后一丝落日余晖,天空被染成墨色,海浪声好像比白天更大了。
抵达海边前看到很像是枝裕和另一部电影《步履不停》中出现的路口,虽然后来发现并不是。影片开头横山大夫曾在类似的路口徘徊,结尾时他也在此处送别子女。旅途中不可预料的相似性,让人倍感奇妙。
回程时同样惊险刺激,一路摸黑快奔,先坐江之电到藤泽,再经过过街天桥,最后登上小田急快速列车,几乎是关闭前一秒踏进回东京的列车门。
夜幕又降下了,一天行将结束。
再见了镰仓。
香田家四姐妹曾在夜晚的阁楼窗边一起看庭院里的梅子树,期望着半年后结果、采摘,然后酿成好喝的酒,并感慨“要驱虫、消毒,活着的东西总是很费功夫的“。
活着的东西总是很费功夫的。
2020/01/17